應城粉筆“寫”入聯合國
7月6日,在湖北省應城市黃灘鎮劉垸村,記者見到了一排十幾輛大卡車。“他們都是來運粉筆的,這樣的車隊幾乎每天都會有。” 劉垸村一位村民對記者說。
應城素有“膏都鹽海”之稱,石膏儲量達13億噸,已有400多年的開采歷史。纖維石膏儲量、品位居全國之冠,一級品纖維石膏占全國儲量的82%以上,被譽為“亞洲纖維石膏王國”。目前,該市石膏開采加工企業57家,加工的產品有粉筆、建筑石膏、瓷用模型粉、食品添加劑硫酸鈣、農田粉、石膏雕塑品、石膏裝飾材料等數十個品種。2008年實現產值.
劉垸村位于應城石膏的中心產區,大約有1000戶人家,其中九成生產粉筆,產銷量占全國市場約85%的份額。劉垸粉筆有限責任公司是劉垸村最大的粉筆制造企業,旗下有4個廠區,產品300多種,年產粉筆200萬至300萬箱(每箱100盒,每盒50支),除在湖南、江西、四川等地擁有一批較為忠實的客戶群外,80%左右出口。
劉垸粉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大鋒對記者說:“我們的粉筆出口200多個國家和地區,與沃爾瑪等國際連鎖賣場訂有穩定的供貨合同。近些年,我們的產品還屢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量訂購。”
除了擁有資源優勢外,應城粉筆之所以能夠闖出大市場,落實標準化生產、確保產品質量是重要原因。此前,由于沒有統一的質量標準,全市粉筆生產企業一直沿用傳統的工藝生產,粉筆質量參差不齊,不僅難以形成品牌優勢和經濟優勢,而且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,資源大量耗費。為改變這一不利局面,2007年,應城市質監局組織技術力量,深入企業生產一線,結合粉筆生產的實際情況,為劉垸粉筆有限責任公司等3家龍頭企業制定了粉筆生產標準。這一技術標準對粉筆的規則尺寸、型號、書寫率、抗折強度等指標作了明確規定,成為應城企業的生產標準,從而結束了應城粉筆無標生產的歷史。
目前,應城市質監局開始建設湖北省石膏及制品檢測中心。中心建成后,將致力于石膏新產品開發和新工藝推廣,與企業合作,促進石膏產業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,延伸石膏產業鏈條,增強包括粉筆等石膏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。
據劉大鋒介紹,他們公司的絕大部分客戶來自海外,而近九成海外訂單來自互聯網。
“網上談生意,一點都不比現實中輕松。”劉大鋒稱,每天都有幾十個來自世界各地的詢單,而每個客戶的需求又各不相同。要給客戶解釋產品、寄樣品;同時要制作網頁、拍攝產品照片;要活躍在各大論壇,與網友交流生意經、工藝技術,積累人脈。
“沃爾瑪也有我們公司的粉筆,2006年復活節前后,沃爾瑪通過現場考察后,簽下160萬美元的訂單。”劉大鋒說: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是我們的客戶,每年訂單量約200萬美元。”
去年6月初,北京奧組委相關部門找到劉大鋒,向他采購300多萬元的打靶飛碟粉筆。“在網上能找到的生產這種產品的廠家,只有兩家,其中一家就是我們。” 劉大鋒笑著說。
劉大鋒認為,除了做好網絡營銷外,嚴格按照標準生產,確保產品質量,進行個性化產品開發最為關鍵。目前,他已在原書寫型的基礎上,開發出智能玩具型、知識運用型、滅蟲殺菌型、玩具卡通型、競技運動型等五大類300多種規格的粉筆。
在這些新產品中,國際標準10克碳酸鈣粉筆賣得最好。普通粉筆只能賣5分錢,而國際標準10克/支的碳酸鈣粉筆,可賣到一支1美元。劉大鋒說,這種產品無塵、環保、手感細膩冰滑,黑板綠板等均適用,沃爾瑪采購的就是這種粉筆。(中國質量報)